程序员在旅途

用这生命中的每一秒,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未来!

0%

关于自己

姓名:IT之旅
现居地:中国·上海
Email:18395561365@163.com
简介:计算机领域耕作者,专注于云原生、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学习。


微信公众号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程序员在旅途

程序员在旅途


我的IT之旅

2014-2021求学之路

  我是IT之旅。来自中国安徽,目前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学校计算机专业,自从2014年入了计算机这个门,就开始一门心思的爱上了这一学科,好似热恋期还没过,但这转眼间都来到了2020年,与计算机的共处不知不觉中已经6年了,感慨时间的飞逝,岁月是那么的短暂。
  仍记得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那一会,志愿单上面填写的全部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自己那时候对计算机真的基本没有任何认识,甚至除了每周一节的电脑信息课之外就再也没接触过电脑了,也不知道怎么了,好似着了魔一般,就感觉一定要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以后从事这一领域,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2014年的那个暑假,得知被录取之后,我便在家里找出了以前上学时发的信息技术书,开始认识计算机,但那个时间段也仅是在书本里面阅读基础知识,没有实际的操作过计算机,一是我们家没有电脑,另外我们镇上也仅有一家网吧,还离我们家超级远,带本书去网吧实操也不切合实际。想想现在,幸福多了,最起码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了。
  进入大学,正式跨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大门,对大学的憧憬、对计算机莫名的热爱,让我一开始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钻进计算机里面一窥究竟,看看这些部件是如何被组装起来然后运行的,为什么这么小的东西可以进行这么多的运算,实现这么多的功能,这一切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太奇妙了,当然现在也是。
  还记得大一上学期学校不让带电脑,想用电脑怎么办呢?于是机房、图书馆就是我常去的地方,真的是从开始练习打字起步接触这一学科的,刚开始的几个月是军训,在每天军训结束之后,我就进去图书馆练习打字,真正开始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才发现看书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在之前看了一些书,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困难重重,因为时不时会有一些意外的的事情出现,处理这些事情对于新手来说还是很棘手的,我当时采取的是规避的措施,对与我正在做的不相关的程序错误出现,我就会关机重启,不去想为什么,虽然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电脑会这么容易弹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但是以我当时的水平是解决不了的,不去探究是对我来说比较合适的学习途径。之后开始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门课对我的影响是最深的,一门叫做大学计算机基础,另外一门是计算机导论课程,这两门课对大一上学期的我来说影响很大,那本《大学计算机基础》,我看了好多遍,书上的例子也是一遍一遍的练习,通过不断的阅读与练习,算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大一的寒假购买了笔记本电脑(神舟战神系列,性价比高,但是做工太差,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用神舟系列的本子了),还记得本子是中标红旗操作系统,本子到手之后,开始做的就是重装系统,记得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网络,就跑到街道上蹭别人的WIFI,哈哈。一开始并不了解怎么装系统,因此本子被好一番折腾(此处心疼他10秒钟),当熟练掌握如何装系统之后,就开始给同学装系统,记得怎么也装了几十台吧,还是蛮兴奋的。然后开始接触怎么组装电脑,记得上了这样的一门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出于新奇,把学校发的书看了好多遍,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都认识了一下,什么主板、显卡、BIOS等都了解了一下,可能是当时太年少,看完书籍之后还给主编发了一封邮件,指出了书里面没讲清楚的内容,这封邮件还存在着,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当时提出的问题有对的,但也有错的,不知道当时主编看了是何感想。
  2015年,来到了大二,记得那时候Android开始流行,想到自己可以编写程序运行在手机上,就着实很兴奋(另一个原因也是那时候自己见识不足,看到Android开发的待遇好才想去学习的,这种心态确实不可取),于是就开始学习APP开发,学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找了一些项目来练手,也在老师的牵线下在外面的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开发,总的来说做的APP不算少,但是令我满意的,还没发现,哈哈,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会APP开发,就参加了一些比赛,那个时候APP开发类的比赛还真不少,我参加的也多,当然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嗯,有奖金还是很香的。当APP开发熟练之后,就开始学习后端开发了,因为那时候想了解一下整个网站的处理过程,一个WEB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由于WEB程序大部分都是B/S架构的,这就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因此那时候就学习了一点网络知识,然后这个过程中,由于经常需要在Linux上部署程序,就对这个系统的基础操作进行了学习,这也对我后面喜欢操作系统这个领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整个大二这一年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程序员,并为此也在不断地努力着,这个时候,由于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了,也就不再怎么喜欢捣鼓电脑了,像装系统这一类的活,就再也没干过(偷偷告诉你,那时候,我自己的电脑坏了,我都懒得修理)。
  2016年,我来到了大三,有了前两年的基础,按理说后面学习起来应该会轻松一点,至少不会那么累。但是不知道怎么了,我却是越来越疑惑,有很多问题在困扰陪着我,让我很是苦恼,因为我虽然知道如何开发一个程序,但是我不知道这个程序是怎么存储在计算机里面的,在执行的时候如何被加载到内存里面的,CPU是如何对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的,操作系统又是如何协调多个程序使其有条不紊的正常工作的,这些问题时刻的在我的脑海里面回荡,让我倍感焦虑,我也知道,我必须要弄懂这些东西,不然我可能就永远只是一个门外汉,只会写着CRUD,这决不是我想要的。这时候,我开始想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东西,如何才能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好,这时候,学校开设了这些课程,让我感到非常兴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计算机的每一部分是如何运转起来的,其中的课程包括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电子电路》等课程。但是迷雾还没有解开,软硬件的协同工作机制我还不清楚,这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知识点,期望能够找到答案。偶然的搜索到一本书《程序员的自我修养》,看到书的前言介绍就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的东西了,然后下载了电子版,开始读这本书,真的有一种非常满足的感觉,很享受。心中的迷雾被一点一点的解开,心情无比的激动,这种感觉,形容不上来,或是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在里面。我现在也是非常推荐别人在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基础上阅读这本书,必定会让人受益良多,这种知识犹如威力巨大的内功心法,不是某些编程语言能够比拟的。
  通过大三这一年的学习,了解了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软硬件协同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为感到心情舒畅,舒服多了。很像是高三那年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形,在学习这一块知识点的时候,也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很开心(高考的那一道排列组合题做错了,即便如此,我也丝毫不后悔付出的这些时间,因为我相信,生活最最注重的就是过程,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利用好今天,尽心尽力的去付出了,就不为明天所遇见的任何结果而感到后悔,因为谷底和谷峰都是你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努力付出,问心无愧,都是精彩的,对自己而言,没有成功和失败一说,成功与失败是旁观者的说辞。)。
  2017年,来到了大四,这一年,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应该都非常重要,找工作、考研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认真准备还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的。对我而言,这一年同样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年你会做出很多可能改变一生的决定。例如考研和工作就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每个选择都精彩,但是我们也只能选择一个,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我们可能会迷惘,不知道该怎么选,但我们有时候可能也会很贪婪,都想选择,但现实只让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所写的《未选择的路》表达的那样,我们永远都只能选择其中一条。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从林的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我当时做出的决定是保研,因为有很多的比赛加分,学分绩满足要求,因此就申请了这个名额,当时我们学院有6个名额,按照往年的传统是大家一起评比,综合成绩从高往低排序(注意这里的规则)进行选拔,但是到我们这一届换了一个负责人,他却按照各专业分开评估,每个专业一个名额,剩下的名额留在本校(从文件内容来看这是不符合程序的),当时我们专业人数是另外两个专业的2倍,对我们专业的人来说,我认为是不公平的,但是限于自己个人的能力,没办法改变这一点,因此只好服从。名单出来之后好似给我开了个玩笑一样,最后在院里的总排名是第二,比第一名少了0.05分,比第三名多了1分。然第一名是我们专业的,无奈落选,一时间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讲真,当时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毕竟准备了好长的时间,做了很多的努力,从结果来看,是不理想的,但我又能怎么办呢?短暂的调整之后,我也没有花过度的时间沉落在这个低谷之中,我也明白这也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浪费自己更多的时间。因此,整理好心情,总结得失,反思清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改正,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安慰与鼓励。到今天,我也在持续努力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能力上的缺点,争取让自己变得令自己满意,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不将就,不妥协,倔强的活着。
  保研的事情告一段落,就在开始准备考研,这时候,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足3个月,就考研科目来说,复习量还是挺大的,但是没办法,一切都得要咬着牙冲上去,还记得复习那时候,有一段时间在通宵自习室复习到1点多回去,虽然看起来很晚,但是没有感觉疲惫。由于报考的学校竞争比较大,最终还是没能被录取,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
  2018年,来到了研一,还是熟悉的地方,但已然物是人非了。每每经过往日的宿舍楼、教学楼,感慨的都是那逝去的光阴、那美好的青春、那一批人。时光不再重来,青春不在,未来的路,我们还要继续坚强的走下去,我们还要继续笑对人生。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生活差别还是蛮大的,除了基本的课程之外,我们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项目,以前一个班的学生接触是最多的,现在变成了以实验室为单位的小团体活动了。每天的生活相对以前来说也更加单调了,基本没有集体活动,能让我记得起来的活动可能就是实验室的聚餐了(永远也不能拒绝美味的诱惑)。在研究生的科研方向上,我选择了物联网作为我的研究方向(说来也不可思议,本科阶段我是非常排斥嵌入式、物联网这一块的东西的,现在却不知道怎么的,又对他情有独钟),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这一年内,也学习了机器学习、大数据方面的课程,同时也参加了一些会议,了解前沿的研究方向,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研究的。参加会议的感悟、启发等东西,后面也会在小站中写出来。在这一年中,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和一些小伙伴一起创业做事情,持续了一段时间,也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团队解散了,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能算作一个失败的经历,因为这期间自己在工程能力上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对技术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但也意识到自己认知的缺乏,综合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日后努力提升的方向,目前也在积极的阅读相关的书籍,补全短板。
  2019年,来到了研二。这一年,好像就在昨天,但其实他已经过去了。这一年,有些迷茫,对前行的方向有些飘忽不定了,但他也过去了。也许时间就是这样,不管你以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他都是那么流去的,没有任何情感而言。思考了一下迷茫的原因,感觉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言之,就是不知道未来路该怎么走了。到了心里的岔路口,两条路都想走,但是我只能选择其中一条,不知道该怎么选,期望有那么一天,能够豁然开朗,那时时光正好。
  2020年,是新的开始,时间已悄然的过去了两个月,他不留痕迹,但人会,希望在这个小站建立我的轨迹。与君共勉,继续努力。2020年2月17日。